挽张尧冕(治易家贫不易其操乃子利仁精医)

回首筠山下,持君是几年。
清言犹在耳,瘦骨巳重泉。
古行存流俗,浮名问绝编。
宁知遗安泽,岐术妙心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叫张尧冕的逝者的挽诗。张尧冕是个研究《易经》的学者,家里很穷但坚守道德操守,他的儿子张利仁精通医术。

全诗通过几个层次表达哀思和赞美:
1. 开头"回首筠山下"用回忆视角,带出诗人与逝者多年相交的情谊。"持君"二字既指扶持帮助,也暗含对逝者人品的敬重。

2. "清言犹在耳"用声音记忆写逝者生前的智慧言论令人难忘,"瘦骨巳重泉"则用瘦削的身躯形象对比冰冷的九泉,突出生死两隔的痛惜。

3. 五六句赞美逝者的品行:在浮躁的世风中保持古人风范("古行"),在虚名盛行的时代专注学术研究("绝编"指《易经》这样的典籍)。

4. 结尾巧妙转折:表面说逝者留下的医术("岐术"指中医)得到传承,实则双关——他"遗安泽"(留下的平安福泽)不仅是医术,更是做人的品德和治学的精神。

全诗用朴实语言完成三重升华:从个人情谊到社会风骨的赞扬,最后落脚在精神传承的永恒价值。写挽诗不说"哭"而处处见哀思,赞品德不写"高"而字字显崇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