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尚德分教东乡
朔风吹燕云,长空暗欲雪。游子忽南旋,冲寒过予别。
读书三十年,偕计来上国。阊阖邃九重,二载红尘陌。
一朝领除书,分教江右邑。绛帐谈旧经,芹泮生春色。
平生经济志,乐育聊自得。萧萧都门柳,摇落不堪折。
渺渺官河舟,尚及冻前发。去住两含情,予亦江南客。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读书人在寒冬送别友人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友人前程的祝福,也暗含对自己漂泊人生的感慨。全诗用浅近的语言勾勒出冬日的萧瑟与人生的聚散,非常接地气。
前四句像电影开场:北风呼啸的冬日("朔风吹燕云"),天色阴沉快要下雪("长空暗欲雪"),突然要南归的朋友("游子忽南旋")冒着严寒来告别("冲寒过予别")。这个画面立刻让人感受到离别的不舍和冬天的寒意。
中间八句像朋友的人生简历:苦读三十年("读书三十年"),结伴来京城求发展("偕计来上国"),在深宫高墙外徘徊两年("阊阖邃九重,二载红尘陌"),终于等到任命书("一朝领除书"),要去江西当教育官("分教江右邑")。诗人替朋友高兴:你可以在学堂讲经典("绛帐谈旧经"),让学生如春草般成长("芹泮生春色"),虽然没能实现经世济民的抱负("平生经济志"),但教书育人也是乐事("乐育聊自得")。
最后六句回到送别现场:都城门外的枯柳萧条("萧萧都门柳"),枝条零落得都不忍折柳相赠("摇落不堪折");运河上的船影渐远("渺渺官河舟"),赶在封冻前出发("尚及冻前发")。最后两句最动人:远行的人和送行的人心里都不好受("去住两含情"),因为诗人自己也是漂泊江南的游子("予亦江南客"),特别能理解离愁。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冬天景物烘托离别情绪,北风、暗云、枯柳、冻河都是冷色调
2. 通过朋友的人生轨迹,反映古代读书人的典型命运
3. 结尾的"我也是异乡人"让送别有了更深层的共鸣
4. 语言朴实如白话,"忽南旋""聊自得"等词现在读来依然鲜活
就像我们现代人在火车站送别好友,看着对方踏上开往远方的列车,想起彼此都在为生活奔波,那种复杂心情古今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