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襄阳杨侍郎三丈
茫茫天地间,万象森纷罗。
乃眷蜀三川,神气尤雄豪。
一川发于岷,一川分于洮。
一川启母来,其名为江沱。
洮江得三陈,经纶参夔皋。
协心裨兴运,庙社遗勋劳。
岷江得两苏,议论丘与轲。
只今元祐碑,辉华万丈高。
沱江当其中,瀰漫而委佗。
中兴得五杨,其三真英髦。
绵州号魁磊,射策登巍科。
嘉谟荐入告,旋进旋蹉跎。
南部最逸才,气欲星斗摩。
遗墨数千言,往往皆离骚。
惜哉天下士,中道迷山阿。
三丈宽宇量,中立而不它。
事业照锦屏,文章烂岷峨。
缩手不近前,三年淹礼曹。
翻然念乡舍,屡乞分旌旄。
天子勉从之,出镇姑养痾。
荆南古都会,十万雄干戈。
闭阁阅诗书,人物如春和。
襄阳控敌冲,铁骑连两河。
抚之以仁义,敌人不敢过。
如闻九天上,屡欲书归禾。
生人政云霓,如何久婆娑。
一嘿了万事,明哲中自韬。
造次颠沛间,超然完所操。
缙绅岂不愿,广厦陪赓歌。
吹嘘元气回,汇征如拔茅。
正生沱江滨,饮啄同一波。
辛勤事学问,如琢磨切磋。
大不遗泰山,小不遗秋毫。
古今靡不该,上下靡不包。
动静极根源,万物无所逃。
中心如金石,困折亦已多。
常忧辱此江,而为江神呵。
行李弥域中,皇皇莫一遭。
扁舟复东来,欲见空神交。
引领写胸臆,清风送洪涛。
乃眷蜀三川,神气尤雄豪。
一川发于岷,一川分于洮。
一川启母来,其名为江沱。
洮江得三陈,经纶参夔皋。
协心裨兴运,庙社遗勋劳。
岷江得两苏,议论丘与轲。
只今元祐碑,辉华万丈高。
沱江当其中,瀰漫而委佗。
中兴得五杨,其三真英髦。
绵州号魁磊,射策登巍科。
嘉谟荐入告,旋进旋蹉跎。
南部最逸才,气欲星斗摩。
遗墨数千言,往往皆离骚。
惜哉天下士,中道迷山阿。
三丈宽宇量,中立而不它。
事业照锦屏,文章烂岷峨。
缩手不近前,三年淹礼曹。
翻然念乡舍,屡乞分旌旄。
天子勉从之,出镇姑养痾。
荆南古都会,十万雄干戈。
闭阁阅诗书,人物如春和。
襄阳控敌冲,铁骑连两河。
抚之以仁义,敌人不敢过。
如闻九天上,屡欲书归禾。
生人政云霓,如何久婆娑。
一嘿了万事,明哲中自韬。
造次颠沛间,超然完所操。
缙绅岂不愿,广厦陪赓歌。
吹嘘元气回,汇征如拔茅。
正生沱江滨,饮啄同一波。
辛勤事学问,如琢磨切磋。
大不遗泰山,小不遗秋毫。
古今靡不该,上下靡不包。
动静极根源,万物无所逃。
中心如金石,困折亦已多。
常忧辱此江,而为江神呵。
行李弥域中,皇皇莫一遭。
扁舟复东来,欲见空神交。
引领写胸臆,清风送洪涛。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对襄阳杨侍郎的赞美之作,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分析:
1. 整体结构 全诗分为三大部分: - 开头(天地万象到三川英才):用长江三大支流(岷江、洮江、沱江)比喻人才辈出,引出杨侍郎的家乡背景。 - 中段(从"中兴得五杨"到"而为江神呵"):具体写杨侍郎的才华、品格和仕途经历,突出他的正直与困境。 - 结尾(行李弥域中到最后):表达诗人对杨侍郎的敬仰和未能相见的遗憾。
2. 核心内容 - 人才比喻:把四川比作三条江,每条江都孕育了历史名人(如苏轼兄弟、陈氏三杰),以此衬托杨侍郎是沱江流域新一代的杰出代表。 - 杨侍郎的形象: - 才华横溢:文章灿烂如锦屏山,学问渊博到"古今靡不该"。 - 正直坚韧:像金石一样坚定,即使官场受挫("旋进旋蹉跎")也不改初心。 - 仁政治理:在襄阳任职时用仁义安抚边境,让敌人不敢侵犯。 - 诗人的情感: - 钦佩杨侍郎在逆境中"超然完所操"的品格。 - 遗憾自己只能隔空神交("欲见空神交"),用江涛比喻胸中激荡的敬慕之情。
3. 亮点手法 - 自然与人文结合:用江河的壮阔比喻人才辈出,使赞美更有气势。 - 对比衬托:写其他历史名人(如苏轼)是为了突出杨侍郎的当代价值。 - 生活化比喻:如"困折亦已多"像金石被敲打,"饮啄同一波"形容共同成长的环境。
4. 现代启示 这首诗其实在说:真正的人才不仅要有能力(如杨侍郎的学问政绩),更要有在困境中坚守初心的品格。诗人通过赞美杨侍郎,也表达了对所有正直知识分子的敬意。普通人读来,既能感受到长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能被这种"穷且益坚"的精神打动。
度正
宋合州人,字周卿,号性善。光宗绍熙元年进士。为国子监丞,极论李全必反,献镇压之策。官至礼部侍郎。尝从朱熹学。有《性善堂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