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秋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首句“清秋绝顶竹房开”,写的是诗人在一个清冷的秋天,登上高山顶,看到竹制的房屋敞开着。这里的环境给人一种宁静、空旷的感觉,仿佛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第二句“松鹤何年去不回”,诗人看到松树和鹤,联想到它们曾经在这里,但不知何时已经离去,再也不会回来。这句诗透露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感慨,仿佛在说,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一去不复返。
第三句“惟有前峰明月在”,诗人注意到只有前方山峰上的明月依然高挂天际。明月象征着永恒和不变,与前面提到的松鹤的离去形成对比,似乎在提醒人们,尽管世事无常,但有些东西是永远存在的。
最后一句“夜深犹过半江来”,写的是夜深了,明月的光辉依然越过江水,照亮了周围的一切。这句诗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仿佛在说,尽管时光流逝,但自然的美景依然陪伴着我们。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清秋夜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明月象征着永恒,与松鹤的离去形成对比,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哲思。
任翻
任翻,唐末诗人。也叫任蕃,或任藩,江南人。出身贫寒,步行到京师去考进士,结果落第而归。于是放浪江湖,吟诗弹琴自娱。于是就有了游巾子山一段,题诗于壁云:“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正所谓人以文传,文以人传。这篇《宿巾子山禅寺》一诗,由于描写细腻,动静得宜。不胫而走,脍炙人口。后人题诗云;“任蕃题后无人继,寂寞空山二百年”。其诗集一卷,今存诗十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