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营丘

营丘古齐国,绵历几千春。
轨路偶经从,延瞰一悲辛。
郛郭尽阡陌,濠湟半烟云。
旦摇禾黍实,暮走狐兔群。
陵迟世祀忽,变换民居新。
庙寝想余基,文物忆前人。
在昔商政熄,于时周德闻。
圣贤相济会,文武共经纶。
太公扶大业,伯夷守其仁。
首阳遗节义,东海爵功勋。
功勋谁独久,节义两同湮。
物理有感触,长叹回吾轮。

现代解析

《过营丘》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经过齐国古都营丘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营丘历史的回顾和当下的景象对比,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人事更替的感慨。

首句“营丘古齐国,绵历几千春”,开篇就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之中,营丘作为齐国古都,时间的流转已经跨越了几千年。

“轨路偶经从,延瞰一悲辛”描述了诗人经过时的场景。虽然只是偶然经过一次,但这里留给诗人的是一种深切的悲凉感,这不仅是因为眼前的景物,更多的是诗人对历史沧桑感的深刻体验。

接下来,诗中描述了营丘的景象。“郛郭尽阡陌,濠湟半烟云”,这里的城郭被纵横的田间小路分割,护城河和水道也笼罩在烟雾之中,给人一种沧桑和朦胧之感。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蕴含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

“旦摇禾黍实,暮走狐兔群”,这两句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更迭联系在一起,早晨禾黍在摇曳,夜晚狐狸和兔子出没,这是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循环,也是诗人感受到的世事变迁。

“陵迟世祀忽,变换民居新”,世事如潮,旧的社会祭祀突然消逝,新的生活方式正在悄然兴起。这里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不可逆转性。

“庙寝想余基,文物忆前人”,诗人站在遗址上,想象着古代的庙宇和寝宫,回忆起前人的丰功伟绩。这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敬畏,也是对先人智慧的怀念。

“在昔商政熄,于时周德闻”,诗人追溯历史,回忆商朝灭亡、周朝兴起的时刻。这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新旧时代的更替。

“圣贤相济会,文武共经纶”,诗人感叹历史上的贤人君子,他们文治武功并举,共同治理国家,这是对古代贤人的赞美和敬仰。

“太公扶大业,伯夷守其仁”,这里特别提到了姜太公和伯夷,前者帮助周朝建立了强大的国家,后者则坚持自己的道德原则,即使在逆境中也不失操守。

“首阳遗节义,东海爵功勋”这两句通过对姜子牙和伯夷共同的评价,强调了节操和功勋在历史中的重要性。

“功勋谁独久,节义两同湮”,历史上的功勋可能难以长久,但坚守的节操和义气却是永恒的,这是诗人对历史的总结和反思。

“物理有感触,长叹回吾轮”,最后,诗人感慨自然和人事的变迁,发出长叹,然后转身离开。这不仅是对历史的感慨,也是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营丘的历史和现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和对先贤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和自然的无尽感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