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北京城河边柳树新绿的景象,但背后藏着更深的社会讽刺。
前两句写实景:快到清明节时,柳树冒出嫩绿新芽,玉河桥边少见车马扬尘。这里的"少车尘"暗示了反常——本应热闹的城门要道竟如此冷清。
后两句突然转折:京城本应有无数送别场景,却没人敢折柳枝赠别。古人折柳送别是传统习俗,但"谁敢"二字点破玄机——这里的柳树属于皇家园林(南内),普通人根本不敢触碰。
诗人用清新柳色反衬森严等级制度,通过"送别无人敢折柳"的细节,巧妙揭露了皇家特权对百姓生活的压制。就像今天普通人不能随意采摘市政绿化带的植物一样,诗中百姓连表达离愁别绪都要看皇家的脸色,平凡情感被权力束缚的无奈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