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寄宋君仪有诗见答和之

九峰之民多种茶,山村栉比千万家。
朝脯伏腊皆仰此,累岁凭恃为生涯。
一朝使者忽禁榷,振举法令摇三巴。
锥刀尽毫发,鞭朴过网罝。
悲哉西南人,生长逢勋华。
垂髫以来至白首,未识此事徒忧嗟。
议欲伐茗荈,不如植禾麻。
一花五出最为早,焙户常于火前造。
春来畏罪不敢言,芽甲任随黄叶老。
安得仙崖凝露膏,寄与交朋叙勤好。
广平先生风格清,坐听万事心无营。
日高睡觉懒慵起,不欲世态昏瞳睛。
诚宜玉筒摘佳品,或向武夷搜早英。
汲将楚谷水,就取石鼎烹。
可以助君淳深幽寂之道味,高古平淡之诗情。
小方片甲洎觜翼,凡下不足论芳馨。
西湖所采者,抑亦传虚名。
不执符移往,不由关市征。
而乃辄赠遗,岂非干典刑。
高贤接物自无间,野夫得以芹为诚。
长谣三百言,重报不称轻。
文锦方能致珠琲,木瓜安敢邀瑰琼。
再拜捧嘉贶,读之如宠惊。
感君裁诗误题品,劝君避患宜详审。
平日视世途,孤心已寒凛。
坐逢俗客不须尝,亦恐持之为冒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古代茶农被官府压榨的悲惨遭遇,以及诗人对清廉官员的真诚赞美。全诗用大白话可以分为三部分:

1. 茶农的血泪史(前16句) - 九峰山的老百姓世代种茶为生,茶就像他们的命根子。突然官府搞茶叶专卖(禁榷),派来收税的官员像用梳子篦头发一样搜刮,连一根茶芽都不放过。老茶农从没见过这种阵势,吓得不敢采春茶,眼睁睁看着嫩芽变老叶。有人甚至想改种粮食,可见被逼得多惨。

2. 赠茶背后的深意(中间22句) - 诗人把好茶送给清官宋君仪,特意说明这些茶没走官方渠道(不交税),是冒着风险送的。夸宋先生像古代贤人广平先生一样清廉,整天睡懒觉也不贪财,配得上用好水好茶具泡顶级茶。但诗人也忐忑:送茶算不算行贿啊?不过想到对方是君子,就学古人"献芹菜"表心意,还写了三百字长诗解释。

3. 官场生存警告(最后10句) - 诗人最后掏心窝子:这世道太黑暗,您品茶时千万避开那些势利眼,小心他们拿这事举报您违法。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腐败官场的恐惧,像冬天喝凉水一样心寒。

核心魅力: - 用种茶、送茶这种日常小事,揭露出官府与民争利的暴政,比直接骂街更有力量。 - 对清官的赞美很实在,不说空话,而是用"睡懒觉不搞钱"这种生活化描写。 - 最后提醒朋友防小人的段落特别真实,就像现代人私下微信提醒"这事别发朋友圈"。

全诗像一封加密的家书,表面说茶,实际在说:世道黑暗,咱好人得互相保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