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涿鹿道中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
开头两句“远树孤城出,高原四望遥”,诗人远远望去,看到一片孤零零的城郭和高原,四周显得空旷而遥远。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孤独和无助的感觉,仿佛诗人自己也被隔离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
接下来两句“山从平地起,雪到暮春消”,诗人观察到山势从平地上拔地而起,雪在暮春时节逐渐消融。这里的“山从平地起”象征着一种力量和坚韧,而“雪到暮春消”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变化。这两句诗既描绘了自然的变化,也隐喻了人生的起伏。
“细草承雕辇,垂杨拂御桥”这两句则转向了具体的景色描写。细草承载着豪华的车辇,垂柳轻轻拂过御桥。这些细致的描写展现了宫廷的繁华与优雅,但同时也暗示了这种繁华背后的空虚和浮华。
最后两句“愁连易水上,风色正萧萧”,诗人将目光投向易水,心中涌起愁绪。易水是历史上著名的离别之地,诗人在这里借易水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忧愁。风色萧萧,更增添了凄凉的气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诗人通过对山、雪、草、柳等自然元素的观察,寄托了自己对人生起伏、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对繁华背后空虚的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曾棨
曾棨(1372-1432) 字子棨,号西墅,江西永丰人。明永乐二年状元,人称“江西才子”。其为人如泉涌,廷对两万言不打草稿。曾出任《永乐大典》编纂。曾棨工书法,草书雄放,有晋人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