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侍长上郊行分韵得偕字(原注:时年十五岁。)

讲习岂无乐,钻磨未有涯。
书非贵口诵,学必到心斋。
酒可陶吾性,诗堪述所怀。
谁言曾点志,吾得与之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陆游15岁时写的郊游随感,展现了一个少年对学问和生活的独特思考。

前四句讲学习态度:读书不是为了死记硬背("书非贵口诵"),而是要真正理解消化("学必到心斋")。他把学习比作"钻磨",认为探索知识是永无止境的,但这个过程本身充满乐趣。

后四句转向生活情趣:写诗饮酒不是单纯的消遣,而是陶冶性情("陶吾性")、表达真我("述所怀")的方式。结尾用孔子弟子曾点的典故,表明自己向往那种在自然中感悟人生的境界。

全诗亮点在于:15岁少年既有超越年龄的成熟思考,又保留了青春特有的率真。他把严肃的治学与洒脱的生活完美结合,既不刻板读书,也不放纵享乐,展现出"乐学"的生活智慧。语言干净利落,用"钻磨""心斋"等比喻让抽象道理变得生动可感。

陆九渊

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调靖安主簿,历国子正。绍熙二年(1191年),知荆门军,创修军城,稳固边防,甚有政绩。绍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卒,年五十四。追谥文安。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主“心(我)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茍知道,六经皆我注脚”。明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