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州守

未到桃源来,长忆出家景。
及到桃源了,还是鉴中影。

现代解析

这首《讽州守》用简单的语言道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就像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没去桃源时的向往":诗人还没到传说中的桃源仙境时,脑海里总是浮现着脱离尘世的美好景象。这里的"出家"不是指出家当和尚,而是比喻超脱世俗的理想境界。就像我们总幻想某个遥远的地方是完美的世外桃源。

后两句笔锋一转写"到达后的失望":等真正到了桃源,发现看到的不过是水中倒影般的虚幻景象。这里的"鉴中影"特别巧妙,就像照镜子,看着真切却摸不着,暗示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全诗最妙的是用"桃源"这个典故。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代表人们心中的理想国,但诗人告诉我们:想象中的完美世界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仙境只是现实在水中的倒影。这种感悟放在今天依然适用——我们常对没经历过的事物过度美化,等真正接触后才发现不过如此。

二十个字里包含的智慧,就像给所有爱幻想的人浇了盆冷水:别总惦记远方的风景,眼前的真实才值得珍惜。这种用简单画面说透复杂道理的手法,正是古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刘炎

南唐时人。少负词学。晚为吉州永新尉,拙于政事,有贪名。太守行邑时察之,仍不悟,反作诗以讽太守。后为民所诉,乃按以法。事迹见《诗话总龟》卷三七引《江南野录》。《全唐诗》存诗2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