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申春率成酬吉田

少小读文史,卓荦轻常儒。
悠悠三十载,岁月忽已徂。
朝随金马仗,暮窥天禄书。
簿领得余暇,诗酒追朋徒。
高歌《梁父吟》,醉击处仲壶。
持此耗雄心,优游聊自娱。
沈侯旷世才,早弃终童繻。
拂拭到燕石,投赠分琼琚。
天葩耀奇采,开函惊喜俱。
矫矫一西望,伫立以踟蹰。
伯兄事长征,数稔治军储。
与君同袍泽,骖靳时相须。
遥遥贺兰山,战血方模糊。
三边苦鸣镝,万里劳飞刍。
何日荡逋寇,策勋青紫纡。
君来一握手,共醉城南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中年文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以及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的抒发。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青春回忆(前八句)
诗人回忆自己年少时饱读诗书,才华出众,看不起那些平庸的读书人。转眼三十年过去,时光飞逝。他曾在朝廷任职("金马仗"指宫廷仪仗,"天禄书"指皇家藏书),闲暇时与朋友饮酒作诗,高歌《梁父吟》(诸葛亮喜欢的古曲),击壶(晋代王敦酒后击壶的典故)抒怀,用这些方式消磨壮志,自得其乐。

2. 赞美友人(中间八句)
诗人称赞朋友沈侯是难得的天才,年纪轻轻就放弃功名("终童繻"指汉代终军年少入仕的典故)。朋友赠诗给他,如同把美玉送给一块普通的燕石(诗人自谦),打开信函时惊喜不已。诗人向西遥望(朋友所在方向),久久站立,心绪难平。

3. 家国情怀(最后八句)
诗人的兄长常年从军,负责军需物资。朋友(沈侯)也曾与兄长并肩作战。西北贺兰山一带战事未歇("战血模糊"),边疆战事频繁("苦鸣镝"),粮草运输艰辛("劳飞刍")。诗人期盼早日平定叛乱,立功受赏("青紫"指高官服饰)。最后期待与朋友重逢,在城南畅饮。

诗歌魅力
- 时间跨度大:从少年壮志到中年感慨,再到对战争的关切,展现完整的人生轨迹。
- 情感真挚:对朋友的赞美、对兄长的牵挂、对国家的忧虑都自然流露。
- 用典自然:虽然化用历史典故(如梁父吟、击壶、终军等),但都与现实情感紧密结合。
- 家国情怀:最后将个人友谊升华到对国家战事的关切,体现古代文人的责任感。

全诗在个人回忆、友情、家国之间自如切换,既有"诗酒朋徒"的潇洒,也有"战血模糊"的沉重,生动展现了一个传统文人的精神世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