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董子故里》这首诗用简单却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与汉代大儒董仲舒相关的历史场景。
前两句"云寒树老隐孤村,董子帷空故迹存"像一幅水墨画:寒冷的云、苍老的树木环绕着偏僻的村庄,董仲舒曾经讲学的地方如今只剩下空荡荡的遗迹。这里用"寒""老""孤"几个字,营造出一种沧桑感,暗示时光流逝。
后两句"千载有人频驻马,三年兹地不窥园"最有意思。说的是千百年来,不断有人慕名而来("频驻马"),就像现在的游客打卡;而当年董仲舒自己却"三年不窥园",专心治学,连自家花园都不看一眼。这个对比特别巧妙——后人忙着瞻仰遗迹,而先贤真正值得学习的,其实是那种专注学问的精神。
整首诗的精髓在于:它不只是写一个旅游景点,更是通过古今对比,提醒我们不要只做表面功夫。真正要传承的,不是对遗迹的崇拜,而是像董仲舒那样专注学问的态度。这种借古喻今的手法,让简单的四句诗有了深刻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