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诗人在墙上看到已故前辈陈石亭留下的题字,触景生情的故事。
前两句"凋落粉素墨淋漓,银钩挂壁网游丝"用生动的画面感描写墙上的字迹:墨迹虽然有些褪色剥落(凋落粉素),但笔力依然饱满(墨淋漓),字迹像银钩一样挂在墙上,笔画间还残留着蜘蛛网。这里用"银钩"形容书法笔画的力道,用"网游丝"暗示时间流逝的痕迹。
后两句"池水难寻濡笔处,循墙今读古人诗"转入抒情:当年陈石亭写字时蘸墨的池水早已干涸(暗指人已离世),如今我只能沿着墙壁读他留下的诗句。这里"池水"既是实指墨池,也暗喻生命之源;"循墙"的动作既是在看字,也像在追寻古人的足迹。
全诗通过"墨迹-墙壁-池水"三个具体物象,把"睹物思人"的情感写得含蓄深沉。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时空交错感:褪色的墨迹里藏着鲜活的生命力,空荡的墙壁成了穿越时空的对话场所,普通读者能从中感受到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看到前人痕迹时的怅惘"。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