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潜道中

山行厌荦确,理策扶攲危。
绿野三两家,一息知可期。
冉冉晴林端,炊烟凫晴晖。
居民丰且乐,恐是太古遗。
那知都邑间,百索困鞭笞。
繁华今何有,半作道旁羸。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间小路上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比乡村与城市的景象,表达了对淳朴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都市压迫的反思。

前四句写山路难行:诗人厌倦了崎岖的山路("荦确"指石头多),拄着手杖小心行走。忽然看见绿野中几户人家,顿时感到有了歇脚的希望。这里用"一息知可期"生动表现了旅人看到人烟的欣慰。

中间四句是田园画卷:晴朗的林间升起袅袅炊烟,与阳光交融。居民生活富足快乐,仿佛是从远古时代延续下来的纯净生活。诗人用"凫"(野鸭)形容炊烟在阳光中游动的姿态,画面感极强。

最后四句笔锋突转:谁知道城市里的人,正被各种苛捐杂税逼迫("百索"指各种勒索)。曾经的繁华如今只剩路边瘦弱的行人("羸"指瘦弱)。这里通过乡村与城市的强烈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不公。

全诗语言朴实如白话,却通过"炊烟凫晴晖"这样新颖的比喻,把寻常炊烟写得灵动鲜活。诗人没有直接批判时政,而是用"太古遗"的田园反衬"鞭笞"下的都市,让读者自然感受到他对简单生活的珍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