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一首
东峰高如屏,月出久未知。
竹影忽上窗,淡台时参差。
幽人(四库本作出入)坐数息,瞑久息愈迟。
举目月在窗,便觉心境移。
平生浪纷扰,自省黠半痴。
岁晚得此身,终焉以为期。
山中有寒暄,我不记四时。
乐此见有初,非关未忘诗。
竹影忽上窗,淡台时参差。
幽人(四库本作出入)坐数息,瞑久息愈迟。
举目月在窗,便觉心境移。
平生浪纷扰,自省黠半痴。
岁晚得此身,终焉以为期。
山中有寒暄,我不记四时。
乐此见有初,非关未忘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山中静坐观月的场景,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内心感悟,传递出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
开头四句用简单的画面感勾勒环境:东边山峰像屏风一样高耸,月亮悄悄升起都没被发现。直到竹影爬上窗台,月光在台阶上投下斑驳影子,诗人才察觉月已当空。这里用"忽"字巧妙表现了月光的不经意到来。
中间六句写诗人的状态:他安静地坐着,呼吸越来越慢,抬头发现月亮就在窗前,心境也随之变化。这里"瞑久息愈迟"生动表现了人进入冥想状态时的生理变化,而"心境移"三个字简洁地概括了精神世界的转变。
后八句是诗人的感悟:他反思自己过去在尘世中奔波,自以为聪明实则糊涂。如今年岁已高,终于在山中找到归宿。山中寒来暑往,他却不再计较时间流逝。最后两句点明:这种快乐源于内心的纯净,而不是为了写诗强说愁。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用月光、竹影等日常景物,营造出空灵意境
2. 通过呼吸变化等细节,展现内心逐渐平静的过程
3. 语言朴素却富有哲理,比如"自省黠半痴"道出人生真相
4. 结尾表明真正的快乐来自生活本身,超越了文学创作
这首诗告诉我们:在简单生活中保持觉知,就能获得内心的安宁。就像诗人突然发现月光那样,美好常常就在我们身边,只是需要静下心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