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越中(今浙江绍兴一带)时的怀古之情,通过自然景色和历史典故的融合,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繁华不再的感慨。
首联“句无亭下驻骖騑,鉴水寒光照客衣”写诗人停车驻足,在句无亭下欣赏鉴湖的寒光映照衣衫。这里用“寒光”暗示秋意,也烘托出怀古的苍凉氛围。
颔联“绑翠鄂君舟上去,浣纱西子网中归”巧妙化用两个典故:鄂君是春秋时楚国王子,传说他乘舟时越女用歌声表达爱慕;西子即西施,曾在若耶溪浣纱。诗人将历史人物与眼前渔舟、浣纱场景重叠,虚实相生。
颈联“禹祠草树空春色,秦望风烟半夕晖”转向大禹庙和秦望山的景色。大禹庙前草木徒有春色,暗喻英雄已逝;秦望山在夕阳风烟中半隐半现,暗示历史的模糊不清。
尾联“王谢胜游何处问,茂林修竹尚依依”以东晋王谢两大豪门为例,当年他们的风流雅聚已无处寻觅,只有茂林修竹依然葱茏。这里用永恒的自然反衬人事的短暂。
全诗以“驻-观-思”为线索,通过寒水、夕照等意象营造苍茫意境,将西施浣纱、王谢风流等典故自然融入眼前景,形成古今交织的画卷。最终落在“茂林修竹尚依依”上,表达“物是人非”的永恒主题,语言清丽而余韵悠长。
魏庭坚
魏庭坚,仁宗天圣元年(一○二三)官绍兴府从事(清乾隆《绍兴府志》卷二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