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节折杨柳歌十三首 其五 五月歌

菰生四五尺。素身为谁珍。盛年将可惜。折杨柳。作得九子粽。思想劳欢手。

现代解析

这首《五月歌》用简单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五月时节的民间生活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细腻情感。

前两句"菰生四五尺。素身为谁珍"写的是水生植物菰(茭白)长势喜人,已经长到四五尺高。"素身"指洁白的茭白,诗人用拟人手法,仿佛在问这鲜嫩的茭白是为谁而生长得这么好。这里暗含了对劳动成果的珍视。

中间两句"盛年将可惜。折杨柳"转折得很有味道。五月正是万物繁茂的时节,诗人感叹美好时光易逝,要珍惜当下。于是人们折下杨柳枝条,这既是端午习俗,也暗示要把握时光。

最后两句"作得九子粽。思想劳欢手"生动展现了端午节包粽子的场景。"九子粽"是当时的一种特色粽子,而"劳欢手"这个表达特别传神——虽然包粽子是辛苦劳动,但想到是为了与亲人欢聚,手上忙碌也变成了快乐。诗人通过这个细节,把普通家务活写出了温馨感。

全诗就像一幅生动的民俗画:有长势良好的茭白,有人们折柳、包粽的身影,更有藏在劳动中的喜悦。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把五月农忙与端午习俗巧妙结合,让我们看到了古代普通人生活中的小确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