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廖云溪

声如金石出讴吟,肘见时因手捉衿。
被褐谁知怀里玉,挥锄不顾土中金。
流溪清处宜垂钓,山月偏来劝独斟。
荣达纷纷轻老丑,莫将台笠愧华簪。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廖云溪的隐士形象,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他高洁的品格和淡泊名利的境界。

前两句写他的声音像金石般清亮,衣服破了就自己缝补,表现出他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被褐怀玉"的典故说明他虽然外表朴素,但内心如美玉般高贵。"挥锄不顾土中金"用夸张手法,强调他连土里的黄金都不屑一顾,突出其超脱物欲的品质。

中间四句转入对隐居生活的描写:在清澈的溪边钓鱼,对着山月独酌,这些画面营造出宁静淡雅的意境。"山月劝独斟"的拟人写法特别生动,让月亮仿佛成了劝酒的朋友,衬托出隐士与自然为伴的闲适。

最后两句形成强烈对比:世人追逐荣华富贵而轻视质朴,但诗人劝诫不要用世俗眼光(台笠指平民帽子,华簪指官员发饰)来评判这位隐士。整首诗通过鲜明的形象对比,赞美了廖云溪不慕虚荣、坚守本真的精神境界,也暗含对功利社会的批判。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