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收到生病哥哥亲笔信后的感动和思考,充满了家人间的温情与生活智慧。
前两句用"半年""尺纸""千金"形成强烈对比,说明这封迟来的家书格外珍贵。诗人反复确认信封上的字迹,生怕不是哥哥亲笔,这种细节描写特别真实,能让人联想到自己收到重要信件时的心情。
中间四句是信件内容的写照:信里满是兄长对离别的叮嘱,从字迹能感受到哥哥的精神状态。诗人注意到哥哥病后思维更敏捷了(情思迫),经历忧患后反而有了新的人生感悟(意气新)。这里暗含"病后重生"的积极态度,说明哥哥把生病经历转化成了精神财富。
最后两句最暖心:诗人把信念给孩子们听,既让孩子们理解其中深意,又借此安慰堂上的老母亲。这种"三代同堂"的和睦画面,展现了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美德。全诗通过一封家书,串起了兄弟情、母子情、教育下一代等多重情感,朴实自然却余味悠长。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