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十首选四 其二

桥边一株柳,长条拂地垂。
曾与伊人别,牵衣折幼枝。
幼枝今已老,黄叶秋风早。
伊人水一方,烟波惊浩淼。
欲将三秋叶,缄封托驿书。
驿书无由达,桥上独踟蹰。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桥边柳树下回忆往事、思念远方故人的场景,情感细腻动人。

诗的前四句像一幅动态画面:桥边垂柳的长枝条轻拂地面,让人想起当年与心上人分别时,曾折下嫩绿的柳枝相赠(古人折柳赠别是常见习俗)。这里"牵衣折幼枝"的细节特别生动,既表现了离别时依依不舍拉着对方衣袖的动作,又通过折柳这个象征性举动,把离别之情具象化。

中间四句通过柳树的变化写时光流逝:当年折下的嫩枝如今已老,在秋风中黄叶飘零。而思念的那个人就像《诗经》里写的"在水一方",隔着浩渺烟波难以相见。这里用柳枝由嫩变老的自然变化,巧妙暗示了分别后的漫长岁月。

最后四句写思念的无奈:想把满树黄叶当作书信寄给远方的人,却找不到传递的途径,只能独自在桥上徘徊。这种"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的惆怅,通过"踟蹰"这个徘徊不前的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最妙的是用柳树作为情感载体,从嫩枝到黄叶的成长过程,对应着思念的绵长;飘落的黄叶成为想寄又不能寄的情书,把抽象的感情变得可触可感。语言看似简单,但通过折柳、秋水、驿书等传统意象的运用,让普通的思念之情有了穿越时空的厚重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