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齿吟

万疾从口入,入必由乎齿。
万祸从口出,出亦齿所使。
口与舌之间,惟齿相表里。
我齿𪗾复𪚃,廿年坚如砥。
今春一齿病,痛沿辅车起。
有客载酒来,问字辨亥豕。
哀哉不能言,应之但唯唯。
一齿既违和,众齿俱病矣。
乃知一小人,足坏众君子。
我生懔兜坚,未敢哆兮侈。
即于口腹间,亦未饕鲜美。
岂曰慎疾乎,淡泊固宜尔。
胡为造物悭,苦我以病癠。
治之无奇方,拔之乃遗体。
忍之复难安,伏枕思其理。
二竖来黑甜,斤龂道所以。
言我口舌间,出入俱不韪。
出则飞词源,倒流三峡水。
上惊九重天,下亦泣神鬼。
入更太不廉,腹笥万金抵。
渊渊十三经,浩浩廿二史。
邺架三万轴,一一吸其髓。
坐此采薪忧,𡵀然牾且牴。
我闻忽大笑,轩渠不能止。
天地生我才,亦为读书耳。
我才在我身,与身相终始。
食古与吐辞,实为天所启。
若欲祛此疾,除死而后已。
揆之造物心,而岂宜有此。
我言未及终,竖骇去如矢。
醒来叩齿吟,勿药忽有喜。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牙齿疼痛为引子,用幽默风趣的方式探讨了"谨言慎行"和"求知若渴"的人生哲理。

全诗分为三个部分:
1. 牙齿的隐喻(开头到"众齿俱病矣")
诗人把牙齿比作守门人:既能防止病从口入(饮食不洁),又能防止祸从口出(言语不当)。一颗病牙牵连整口牙,就像一个小人能带坏一群君子。

2. 自我辩解("我生懔兜坚"到"苦我以病癠")
诗人委屈地说自己平时很注意言行,饮食清淡,不明白为什么还会牙疼。这里用牙疼暗指人生中难免会遇到的无妄之灾。

3. 梦境辩论("二竖来黑甜"到最后)
在梦里,病魔说牙疼是因为他"太能说"(言辞犀利如三峡水)又"太能吃"(博览群书如饕餮)。诗人理直气壮反驳:读书写作是天赋予的才能,除非死否则不会改变。最终病魔被吓跑,牙痛不药而愈。

最精彩的是诗人把"牙疼"这个日常小事,升华成对才华与个性的宣言:
- 把牙齿比作"语言的闸门"和"知识的过滤器"
- 用"一颗病牙坏满口"比喻环境对人的影响
- 通过梦境对话展现"坚持自我"的傲骨
- 最后"病魔被吓跑"的结局充满乐观精神

全诗把看病经历写得像一场奇幻冒险,在说笑中传递了深刻道理:既要谨言慎行,也要坚持读书人的风骨,这种矛盾正是文人雅趣的体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