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鸡笼口上三貂岭过双溪到远望坑界入噶玛兰境①

云水天真以漏名,山灵慰我霁颜生。
海邦风气殊中土,不喜随车雨喜晴(施懿琳编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鸡笼口出发,经过三貂岭、双溪,最终到达噶玛兰(今台湾宜兰)途中的所见所感。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充满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对新环境的惊喜。

首句“云水天真以漏名”写景,云水交融,景色天然纯净,让人忍不住想给它起个名字。“漏名”可以理解为“取名”,诗人被眼前美景打动,想为它命名。

第二句“山灵慰我霁颜生”写情,山中的神灵仿佛在安慰诗人,让他心情舒畅,露出笑容。“霁颜”指雨过天晴后的晴朗面容,这里比喻诗人心情由阴转晴。

第三句“海邦风气殊中土”写感受,噶玛兰的海滨风光与中原地区大不相同。“海邦”指海滨地区,“中土”指中原,诗人感受到明显的地域差异。

第四句“不喜随车雨喜晴”写态度,诗人一反常态,不喜欢随车而来的雨,反而喜欢晴天。这可能是因为海滨地区多雨,晴天难得,也可能暗示诗人对新环境的适应和喜爱。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云水与山灵、海邦与中土、雨与晴),展现了诗人对新奇自然风光的赞叹和愉悦心情。语言通俗易懂,画面感强,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旅途的快乐和惊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