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居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感。
首两句“栖息那云僻,芳菲已自多”是说,我居住的地方虽然偏僻,但周围的花草树木已经非常繁茂,景色宜人。这里,“云僻”指的是偏僻的地方,而“芳菲”则是指花草的香气和美丽。
接下来的“迹应无客到,景复有春过”进一步强调了这里的宁静。作者认为,因为这个地方太偏僻了,所以很少有客人来访,但尽管如此,春天的美景依然会如期而至,给这里带来生机。
“户内三青鸟,花间五色蛾”这两句描绘了居所内外的小动物。屋子里有青鸟飞来飞去,花丛中有五彩斑斓的蝴蝶在飞舞。这些细节让读者感受到这个地方不仅有美丽的自然景色,还有活泼的生命力。
最后两句“传言远游子,不必向山阿”是作者对远方游子的劝告。他说,你们不必非要到深山幽谷中去寻找美景,我这里就已经足够美丽,足够让人心旷神怡。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满足感。它告诉人们,有时候最美的风景并不在远方,而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和欣赏。
薛蕙
薛蕙(1489~1539年),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薛蕙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