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开先寺泉

源出迷穷处,何年流至今。
分来青竹细,汲去白云深。
香共昙花散,凉疑觉露侵。
已知无内热,且复一瓢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清幽的山泉,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泉水的纯净与禅意。

开头两句写泉水的源头神秘遥远,不知从何时开始流淌至今,给人一种时间悠长的感觉。接着用"青竹"和"白云"两个意象,既写出了取水时竹筒的纤细,又表现了泉水深处被白云笼罩的幽静。

中间四句特别精彩:"香共昙花散"说泉水带着昙花的香气,昙花是佛门圣花,暗示这里与佛寺相关;"凉疑觉露侵"形容泉水清凉得像是沾染了晨露,读来仿佛能感受到那份凉意。"已知无内热"是双关语,既说泉水清凉能消暑解热,又暗指心境平和没有烦恼。

最后"且复一瓢斟"这个生活化的动作,把整首诗拉回现实,让人看到一个悠闲自得的饮者形象。全诗通过描写泉水,实际上表达了远离尘嚣、心境澄明的禅意,读来清新自然,让人仿佛置身山寺,感受到那份宁静与清凉。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