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携舟至平水溪口由望仙桥入宝严寺夜宿澄公房 其一
扁舟出东郭,沿缘耶溪间。
水尽白云起,遂入云门山。
红树叠青嶂,明妆耀螺鬟。
远近含层霞,深浅分寒烟。
峰陡势欲落,飞翠忽复连。
曲涧荫幽筱,鱼鸟媚我前。
时逢采樵侣,踏叶相往还。
山回寺门出,夕阳终古间。
水尽白云起,遂入云门山。
红树叠青嶂,明妆耀螺鬟。
远近含层霞,深浅分寒烟。
峰陡势欲落,飞翠忽复连。
曲涧荫幽筱,鱼鸟媚我前。
时逢采樵侣,踏叶相往还。
山回寺门出,夕阳终古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冬日乘船出游的宁静画面,充满了自然之美和人与山水和谐相处的意境。
诗人乘着小船从城东出发,沿着耶溪缓缓前行。溪水尽头处,白云升起,仿佛指引着诗人进入云门山。这里用"水尽白云起"的转折,巧妙地将视线从水面引向山间,画面自然过渡。
山中景色色彩丰富:红色的树木与青色的山峰层层叠叠,像女子精心打扮的发髻般美丽。远处的晚霞和近处的寒烟交织,深浅不一,构成一幅层次分明的山水画卷。山峰陡峭得仿佛要倾倒下来,但满山的翠色又将它们连成一片,这种动态描写让静止的山有了生命力。
溪水转弯处,幽静的竹林投下阴影,鱼儿和鸟儿在诗人面前自在嬉戏,展现自然的亲和力。偶尔遇到砍柴的樵夫,踩着落叶往来,为静谧的山林增添了几分人间烟火气。
最后,当小船转过山弯,寺庙的大门突然出现在眼前。夕阳的余晖洒在古寺上,仿佛时光在这里凝固。这个结尾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融为一体,营造出永恒宁静的意境。
全诗通过细腻的观察,用明快的笔触勾勒出冬日山水的清丽之美。诗人没有刻意渲染冬日的萧瑟,反而通过红树、飞翠等暖色系意象,以及鱼鸟、樵夫等活泼元素,让整幅画面充满生机。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细腻感受,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