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陀

东南泽国半,往往饶异迹。
大海峙补陀,悬崖几千尺。
层波山震撼,断柎石苍赤。
明灭九点烟,超忽万里舶。
翻风鸷鸟退,近岸乱帆掷。
西方有圣人,东海乃其宅。
年来诏使至,幡幢飐岩石。
我亦飞渡来,流览感今昔。
摩挲薝卜花,四望晓天白。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东海补陀山(普陀山)的壮丽景色和佛教圣地的神秘氛围,语言生动形象,读来如身临其境。

开头四句先交代补陀山的地理位置——东南沿海,用"悬崖几千尺"突出山势险峻。接着用"层波山震撼"等六句描写海上惊涛拍岸的震撼画面:海浪像山一样压来,礁石被冲刷得发红,远处船只如烟点般忽隐忽现,狂风把海鸟都吓退了,近处的小船在浪中颠簸。这些动态描写让读者仿佛能听到浪涛声,感受到海风的狂暴。

中间四句点明这里是观音道场("西方圣人"指观音菩萨),提到皇帝派使者来朝拜,经幡在岩石间飘扬,暗示这里不仅是自然奇观,更是佛教圣地。最后四句写诗人亲临此地的感受:他像飞鸟般跨越山海而来,抚摸着山上的薝卜花(佛教圣花),在黎明时分眺望远方,天地一片澄明。这个结尾充满禅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宗教交融之美的感悟。

全诗最妙的是将自然景观的雄奇与宗教圣地的庄严完美结合。写景时用"震撼""苍赤""翻风"等强烈字眼,写宗教氛围时用"幡幢""薝卜"等佛教意象,最后以"晓天白"的澄明境界收尾,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就像用高清摄像机拍下惊涛骇浪后,镜头慢慢拉远,最终定格在晨曦中的一片平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