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寿堂诗

白璧易为玷,寡居少完节。
宛宛令母仪,娟娟抱幽洁。
二十失所天,中道遭卼𦤞。
秉心靡他适,誓死弗回折。
高堂何巍巍,翠柏凌霜雪。
遐龄介眉寿,莫景耀黄发。
有子足侍养,有孙足娱悦。
堂前綵衣舞,堂上旨甘列。
懿德及乡闾,清风敦阀阅。
载诵柏舟诗,永言播贞烈。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位寡妇坚守贞节、养育子孙的感人故事,语言质朴却充满力量。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人物形象
诗人用"宛宛令母仪"形容这位母亲端庄的仪态,用"娟娟抱幽洁"描绘她如月光般清澈的品格。二十岁守寡("二十失所天")后,面对生活的动荡("中道遭卼𦤞"),她像翠柏抵抗霜雪般坚守誓言,这种具象化的比喻让坚贞形象跃然纸上。

二、生活图景
诗歌后半段展现温馨的家庭画面:白发老人("黄发")享受长寿,儿孙绕膝尽孝——孩子们跳着彩衣舞(汉代老莱子娱亲的典故),奉上美味食物。这些细节生动呈现了苦尽甘来的圆满,说明坚守终得回报。

三、精神传承
结尾的"柏舟"引用《诗经》典故,强调这种贞烈精神已化作乡邻典范("懿德及乡闾")。诗人不是简单歌颂守节,而是通过"有子有孙"的圆满结局,展现美德如何转化为家族福泽,这种价值观的传递方式更容易引发共鸣。

全诗巧妙运用对比:前半段寡居的艰难与后半段天伦之乐形成反差,如同先苦后甜的人生戏剧,让读者自然体会到坚持美德的意义。这种叙事手法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