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台
魏祖兆黄星,神器若天假。
铜雀何丽哉,峻天失大厦。
燕赵刮铅华,齐梁疲陶冶。
延袤亘无地,层冥烟雾洒。
八极围寸眸,雄观绝天下。
漳河不断流,千秋一平野。
日落鬼狐啼,焉知谁氏者。
但见耕田夫,争卖土中瓦。
铜雀何丽哉,峻天失大厦。
燕赵刮铅华,齐梁疲陶冶。
延袤亘无地,层冥烟雾洒。
八极围寸眸,雄观绝天下。
漳河不断流,千秋一平野。
日落鬼狐啼,焉知谁氏者。
但见耕田夫,争卖土中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铜雀台"的古代建筑遗址,通过今昔对比展现了历史沧桑感。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开篇四句写铜雀台当年的辉煌:魏国先祖建造时天现吉兆,这座建筑如同天赐神器,高耸入云,雄伟壮观。
2. 中间八句描写如今衰败景象:曾经繁华的燕赵齐梁地区如今铅华褪尽,只剩延绵的废墟和缭绕的烟雾。虽然还能看出当年的雄伟规模,但漳河水依旧流淌,平原依旧广阔,暗示物是人非。
3. 最后四句写现实场景:日落时分狐狸哀鸣,耕田的农夫们争相挖掘土中的瓦片贩卖。这里通过"鬼狐啼"营造凄凉氛围,而农夫卖瓦的细节更凸显了历史遗迹被后人当作牟利工具的悲哀。
诗歌的魅力在于:
- 用"铜雀台"这个具体建筑,象征所有辉煌终将逝去的历史规律
- 通过"峻天大厦"与"土中瓦"的强烈对比,形成震撼效果
- 结尾农夫卖瓦的日常场景,让历史感慨更具现实冲击力
- "焉知谁氏者"的疑问,道出了普通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
全诗语言凝练,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意象组合自然流露出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思考,让读者在具体画面中感受到时空的苍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