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前作
寒云蔽吴关,朔风吹古路。
访古登胥台,重经五人墓。
五人遗墓临江浔,长松广陌何阴阴。
我闻此事数十载,只今过客犹悲吟。
忆昔明季天启年,银珰奄宦窃弄权。
吴中选君负时望,忽闻钩党来江边。
连连缇骑下吴邑,黄纸宣传上官集。
邑令惟思解绶亡,督邮却抱徵书泣。
绣衣中丞何扬扬,金吾隶卒盈华堂。
传呼促索势若虎,观者云集如堵墙。
阖闾城中途路塞,中外汹汹动颜色。
五人偏袒左右呼,锦衣隶卒皆惊匿。
直道犹怜侠客存,布衣不畏君王敕。
一朝就义何从容,英魂长傍要离侧。
独不闻烈皇御极云雾开,诏书褒忠天上来。
逆奄祠字已尽毁,朱阑绣柱成寒灰。
唯馀此地长荆棘,五人遗墓犹能识。
白杨四野风萧萧,过客登临长太息。
访古登胥台,重经五人墓。
五人遗墓临江浔,长松广陌何阴阴。
我闻此事数十载,只今过客犹悲吟。
忆昔明季天启年,银珰奄宦窃弄权。
吴中选君负时望,忽闻钩党来江边。
连连缇骑下吴邑,黄纸宣传上官集。
邑令惟思解绶亡,督邮却抱徵书泣。
绣衣中丞何扬扬,金吾隶卒盈华堂。
传呼促索势若虎,观者云集如堵墙。
阖闾城中途路塞,中外汹汹动颜色。
五人偏袒左右呼,锦衣隶卒皆惊匿。
直道犹怜侠客存,布衣不畏君王敕。
一朝就义何从容,英魂长傍要离侧。
独不闻烈皇御极云雾开,诏书褒忠天上来。
逆奄祠字已尽毁,朱阑绣柱成寒灰。
唯馀此地长荆棘,五人遗墓犹能识。
白杨四野风萧萧,过客登临长太息。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明代五位义士反抗宦官暴政、英勇就义的故事,通过作者游览五人墓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正义精神的崇敬。
全诗分为三部分:
1. 开头写景(寒云蔽天、北风萧瑟的古道)营造肃穆氛围,引出历史记忆。五人墓旁的松树和宽阔道路显得格外阴森,暗示这里埋葬着不平凡的故事。
2. 中间详细叙述历史事件: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专权,派人到苏州抓捕正直官员周顺昌。面对嚣张的锦衣卫("绣衣中丞何扬扬"描写其趾高气昂),五位普通百姓挺身而出,带领群众反抗("五人偏袒左右呼"),最终英勇就义。诗人特别称赞他们"布衣不畏君王敕"的勇气。
3. 结尾写崇祯皇帝即位后为五人平反,宦官祠堂已被捣毁,但五人墓依然留存。萧瑟的白杨和叹息的游人,形成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让英雄精神得以永恒。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寒云""朔风""白杨"等意象营造悲壮氛围
- 通过"锦衣隶卒皆惊匿"与"布衣不畏"的对比,突出平民的英雄气概
- 结尾的景物描写("白杨四野风萧萧")让历史与现实交融,引发读者思考
全诗告诉我们:正义可能暂时被压制,但历史终将还其公道,普通人的勇气比权势更值得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