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阅飞霞子书有感

尝闻飞霞子,几岁朝玉京。
至今摄生客,往往传其名。
我来不及见,归去成都臧。
棘途难久居,世事多纷更。
安知炎海戍,行李医通并。
糟粕存至理,臭腐□生成。
天机各自在,妙道卒难明。
会将假白蟾,骑之访长庚。
遍览尘外踪,永斥区中情。
无思复无为,不怒亦不嗔。
神与元化侧,廓然游太清。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飞霞子"的修道之人的故事和作者的感悟。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六句)讲飞霞子的传说。听说这位高人很年轻就去修仙了,现在养生的人都传颂他的名字。作者遗憾没能见到他,只能回成都默默怀念。这里透露出对修道生活的向往。

第二部分(中间六句)写现实困境。人生像走在荆棘路上,世事变化太快。谁知道在炎热的海边驻守时,还要带着医药箱奔波。作者认为修道的方法看似糟粕(没用的东西),其实藏着大道理,只是普通人看不懂其中的奥妙。

第三部分(最后八句)是作者的悟道心得。他幻想自己能骑着白蟾蜍(月亮)去拜访太白金星,远离尘世烦恼。达到无欲无求、不喜不怒的境界,让精神与天地融为一体,自由遨游太空。这部分用神话意象表达了超脱世俗的理想。

全诗通过对比现实困顿和理想境界,表达了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最打动人的是最后那个画面:摆脱所有烦恼,像神仙一样在太空中自在遨游,给人无限遐想空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