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牛叹呈张中柱学士

燕市西番旧羌落,屠杀天生自安乐。
都城用牛不计万,远近群驱就束缚。
撑拄蹄角侧不起,努张血力睛犹烁。
钦刃一哮微带声,中节砉然遂解膊。
庖丁见惯谈笑轻,一瞬十牛如振萚。
众牛旁立相待死,毛角濈濈神自若。
胔肪同登大俎盘,皮骨群分百匠错。
死犹济物不辞用,生本利人代耕作。
虎豹凶残出于柙,劳生尽力填溪壑。
功罪报施已不仁,造物何尝分厚薄。
东风春草年年生,老牛死尽犊还耕。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画面描绘了牛被宰杀的悲惨场景,同时深刻反思了人类对动物的利用与自然法则的残酷。

全诗分为三个部分:
1. 宰牛场景(前12句):
- 用电影镜头般的细节描写屠宰过程:牛被驱赶束缚→倒地挣扎→刀刃落下→瞬间分解
- "一瞬十牛如振萚"(像抖落叶般快速)的夸张手法,突出屠宰效率之高
- "众牛旁立相待死"的平静画面最震撼,表现牛面对死亡的麻木

2. 牛的奉献(中间4句):
- 死后全身被利用:肉上餐桌、皮骨做器具
- 生前勤恳耕作,形成"生也奉献,死也奉献"的循环

3. 哲理反思(最后6句):
- 对比凶残的虎豹(为恶)与勤劳的牛(为善),却遭遇相同结局
- 质问天道不公:为什么善良的牛得不到好报?
- 结尾"老牛死尽犊还耕"道出永恒轮回的悲哀,新牛继续重复悲惨命运

诗人通过这个常见的生活场景,实际上在讨论三个深层问题:
1. 人类对动物的无情利用
2. 善良与回报的不对等
3. 生命轮回的无奈

最打动人的是诗中"平静的残酷感"——牛不反抗、屠夫不手软、世界不改变,这种习以为常的残忍比血腥场面更令人深思。最后两句用年年春草与新牛耕作的生机景象,反衬出这个残酷循环的无解,留下悠长的叹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