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月 山塘秋集分题得坏塔

夜铃语断,更斜阳瘦影,谁问今古。
独立苍茫,镇占老,一角青山无主。
衰草丛生,枯枫倒出,时见归禽度。
残烽零劫,仗他半壁支拄。
长见峭倚荒天,凄凉如笔,写愁边风雨。
不许登临,怕倦客、题遍伤心秋句。
卧影空丘,招魂破寺,剩有孤云驻。
梦痕飞上,故王台榭何处。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座古老而残破的塔,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历史沧桑、时光流逝的感慨。

开篇的“夜铃语断,更斜阳瘦影,谁问今古”描绘了塔在夜晚和夕阳下的孤独身影。夜晚的风铃声音断断续续,夕阳下的塔影显得瘦削而凄凉。没有人再关心这座塔的历史,它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仿佛被时光遗忘。

“独立苍茫,镇占老,一角青山无主”进一步强化了塔的孤独与苍老。它独自矗立在广阔的天地间,占据着青山的一角,却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光彩,仿佛被世界遗弃。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衰草丛生,枯枫倒出,时见归禽度”描绘了塔周围的荒凉景象。衰败的草丛、干枯的枫树、偶尔飞过的归鸟,都暗示着这座塔已经荒废多年,昔日的繁华早已不再。

“残烽零劫,仗他半壁支拄”则通过比喻,将塔比作历史中的残存烽火,虽然经历了无数劫难,但仍然坚强地支撑着,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苦难。

后几句“长见峭倚荒天,凄凉如笔,写愁边风雨”继续以笔触般的细腻描写塔的凄凉。它高耸在荒凉的天际,仿佛在用它的存在书写着无尽的忧愁与风雨。

“不许登临,怕倦客、题遍伤心秋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塔的复杂情感。他不愿意登塔,因为害怕像其他疲惫的旅人一样,在塔上留下伤感的诗句,触动内心的哀愁。

最后,“卧影空丘,招魂破寺,剩有孤云驻”描绘了塔的影子投射在空寂的山丘上,仿佛在召唤着逝去的灵魂。破旧的寺庙旁,只有一片孤云在驻留,象征着塔的孤寂与无依。

结尾的“梦痕飞上,故王台榭何处”则通过梦境般的意象,将思绪带回到过去的繁华时代。诗人仿佛在梦中看到了昔日君王的台榭,但现实中它们早已无处可寻,只剩下这座残破的塔,默默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座残破的塔,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人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将塔的孤独、荒凉与昔日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引发读者对历史、时间与生命的深刻思考。

郑文焯

郑文焯(1856~1918)晚清官员、词人。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鹤道人,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