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斋卧疾赠昼上人

夙陪翰墨徒,深论穷文格。丽则风骚后,公然我词客。
晚依方外友,极理探精赜。吻合南北宗,昼公我禅伯。
尤明性不染,故我行贞白。随顺令得解,故我言芳泽。
霅水漾清浔,吴山横碧岑。含珠复蕴玉,价重双南金。
的皪曜奇彩,凄清流雅音。商声发楚调,调切谱瑶琴。
吴山为我高,霅水为我深。万景徒有象,孤云本无心。
众木岂无声,椅桐有清响。众耳岂不聆,钟期有真赏。
高洁古人操,素怀夙所仰。觌君冰雪姿,祛我淫滞想。
常吟柳恽诗,苕浦久相思。逮此远为郡,蘋洲芳草衰。
逢师年腊长,值我病容羸。共话无生理,聊用契心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于良史所作,表达了他在病中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

首先,诗人回顾了自己早年的文学经历,称自己曾与文人为伍,深入探讨文章的精髓。他自认为文采卓然,尤其在风雅诗词方面颇有成就。随着年岁增长,他结交了方外的僧人朋友,开始深入探讨佛理,追求精神的升华。他提到“吻合南北宗”,意思是他融合了佛教南北宗的思想,而“昼公”则是他敬仰的禅师。

接着,诗人强调自己内心纯净无染,行为正直清白。他通过佛法的修行,逐渐领悟了人生的真谛,言语间充满了智慧和温暖。他用“霅水”和“吴山”这两个自然景观来比喻自己的心境,河水清澈,山峰高耸,象征他的内心如珠玉般珍贵,价值连城。

然后,诗人用音乐来比喻自己的心灵世界。他说自己的声音如同商调的楚曲,清澈而雅致,宛如瑶琴的音律。他感慨自然界的万般景象,唯有孤独的云朵无欲无求,正如他内心的超脱与淡然。虽然世间万物都有声音,但只有知音才能听懂其中的深意,就像钟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一样。

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古人高洁品德的仰慕,他见到友人如冰雪般的纯洁,心中那些世俗的杂念也随之消散。他常常吟诵柳恽的诗,思念着远方的友人。如今他远赴他乡任职,看到芳草凋零,心中不免感慨。

最后,诗人提到自己遇到了年长的禅师,正值自己病弱之际。两人一同探讨佛理,谈论生死,彼此心灵相通,达成了无声的默契。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更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于頔

于頔(dí)(?—818年) 唐朝大臣。字允元,北周太师于谨的七世孙。行二十九,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始以门荫补千牛,调授华阴尉。建中四年以摄监察御史充入蕃使判官。迁司门员外郎兼侍御史,充入蕃计会使。历长安令、驾部郎中。贞元七年出为湖州刺史,有政声,与诗僧皎然等唱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