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游蜀

为儒早得名,为客不忧程。春尽离丹阙,花繁到锦城。
雪消巴水涨,日上剑关明。预想回来树,秋蝉已数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朋友前往蜀地(今四川一带)游历的情景,充满了对友人旅途的关切和对蜀地风光的想象。

首联"为儒早得名,为客不忧程"说这位朋友作为读书人早已成名,作为旅人也不必担心路途遥远。这里既赞美了友人的才学,也暗示他见多识广,能够从容应对旅途。

颔联"春尽离丹阙,花繁到锦城"写友人离开京城(丹阙)时春天将尽,到达成都(锦城)时正值繁花盛开。通过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展现旅途漫长却充满期待。

颈联"雪消巴水涨,日上剑关明"想象蜀地景色:巴山积雪融化使江水上涨,朝阳照亮险峻的剑门关。用"雪消"和"日上"的动态描写,让蜀地山水显得生机勃勃。

尾联"预想回来树,秋蝉已数声"最是巧妙。诗人想象友人归来时,秋蝉已在树上鸣叫。从春末出发到秋日归来,既点出游历时间之长,又用蝉鸣声营造出时光流逝的意境,含蓄地表达对友人早日归来的期盼。

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通过季节变化和地理特征,既展现了蜀地风光,又寄托了对友人的情谊。最打动人的是最后对秋蝉的想象,让整首诗在时间跨度上形成完整闭环,余韵悠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