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偈

熇熇炎威遍野飘,流金烁石土山焦。
精诚不作轩雷转,孰与人间济杭苗。
救旱无方种种求,老龙谁识隐岩湫。
茅山居士兴慈愿,一叱风云四百州。
衲子相逢竞喜忻,应期甘雨一番新。
了知润物无穷意,祗在维摩此念真。

现代解析

这首《喜雨偈》用生动的画面和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久旱逢甘霖的喜悦,传递了人与自然、信仰与慈悲的深刻主题。

第一部分:旱灾的煎熬
开篇就用"熇熇炎威"(灼热威力)、"流金烁石"(金属熔化、石头烧红)等夸张比喻,把大地干裂、万物枯焦的惨状写得如在眼前。农民想尽办法求雨却无果,暗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力感。

第二部分:转机的到来
笔锋一转,出现"茅山居士"(修行人)的形象。他怀着慈悲心一声喝令,就唤来风雨润泽四方。这里用"老龙隐岩湫"的典故(传说龙掌管降雨),暗指只有真诚的愿力才能触动自然力量,就像修行人的善念最终感动天地降下甘霖。

第三部分:雨后的感悟
最后描写僧人(衲子)们因及时雨欢欣鼓舞,点明这场雨不仅解了旱情,更让人领悟到:自然滋养万物的奥秘,其实就藏在人心中最纯粹的善念里。"维摩此念真"借用佛教维摩诘居士的典故,强调真诚的慈悲心具有改变现实的力量。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三个对比
1. 旱灾的残酷与雨水的温柔形成强烈反差
2. 凡人求雨的徒劳与修行人呼风唤雨的神奇构成戏剧性转折
3. 表面写自然现象,实则揭示"心诚则灵"的朴素真理

这种将自然灾害、宗教情怀与人生哲理融为一体的写法,让诗歌既有画面感,又有思想深度,读来既觉痛快(久旱逢雨),又感温暖(善念的力量)。

释了思

释了思,零陵(今湖南永州)人。澹岩长老。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州官祷雨有应,曾作偈称颂。今录诗三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