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阳春台和韵二首 其一

帝居西畔岌层台,旧是先皇驻辇来。
宝翰仰瞻镵屃屃,恩光常自照莓苔。
千年盘石河山拱,八表风尘日月开。
欲拟彩毫干气象,登高深愧昔人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古老高台的历史沧桑与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先贤的敬仰和自己才疏的感慨。

前四句写景:帝王居所西侧有座巍峨高台,是先皇曾经驾临的地方。抬头可见石碑上刻着雄浑的书法,皇恩光辉至今仍照耀着石阶上的青苔。这里用"宝翰"(珍贵的书法)和"恩光"(皇恩)两个意象,暗示高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

五六句转入宏大视角:千年来这坚固的石台如山河般巍然不动,八方风尘中日月依旧升起。这两句通过时空的延展,突显高台见证历史变迁的永恒感。

最后两句抒情:诗人想用华丽文笔描绘这壮丽景象,但登高望远时,深感自己才华不及古人。这里"彩毫"比喻文采,"干气象"指描绘壮丽景色,通过自谦反衬出景色的震撼力。

全诗以高台为线索,将历史记忆、自然永恒与个人感慨融为一体,在怀古中透露出对时间力量的敬畏。最打动人的是结尾处那种"眼前有景道不得"的真诚感慨,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诗人面对历史遗迹时的谦卑心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