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仙井

古井碧沈沈,分明见百寻。味甘传邑内,脉冷应山心。
圆入月轮净,直涵峰影深。自从仙去后,汲引到如今。

现代解析

这首《葛仙井》描绘了一口古老而神秘的井,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它的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

首先,诗人用“古井碧沈沈”来形容井水的深邃和清澈,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接着,“分明见百寻”进一步强调井水的清澈,仿佛一眼就能看到井底的深处。这两句诗通过视觉上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口古井旁,感受它的静谧与纯净。

接下来,“味甘传邑内,脉冷应山心”则从味觉和触觉上描绘了井水的特点。井水味道甘甜,传遍了整个城邑,而它的温度冰冷,与山心的寒气相呼应。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井水的独特口感,还暗示了它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仿佛这口井是山的一部分,承载着大地的气息。

“圆入月轮净,直涵峰影深”则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将井口与月亮、山峰联系在一起。井口圆圆的,像一轮明月般纯净;井水直通深处,仿佛倒映着山峰的影子。这两句诗不仅形象地描绘了井的形态,还赋予了它一种诗意和哲理的深度,让人联想到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存。

最后,“自从仙去后,汲引到如今”点明了这口井的历史渊源。传说中,这里曾有一位仙人居住,仙人离去后,人们依然从这口井中取水,延续至今。这句诗不仅为古井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还表达了人们对传统的尊重和对自然的依赖。

总的来说,这首《葛仙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口古老井水的独特魅力。它不仅是一口普通的井,更是一个承载着历史、文化和自然气息的象征。诗人通过对井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对传统的敬畏与热爱,同时也引发读者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

任翻

任翻,唐末诗人。也叫任蕃,或任藩,江南人。出身贫寒,步行到京师去考进士,结果落第而归。于是放浪江湖,吟诗弹琴自娱。于是就有了游巾子山一段,题诗于壁云:“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正所谓人以文传,文以人传。这篇《宿巾子山禅寺》一诗,由于描写细腻,动静得宜。不胫而走,脍炙人口。后人题诗云;“任蕃题后无人继,寂寞空山二百年”。其诗集一卷,今存诗十八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