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登金山》这首诗描绘了登上金山时所见的壮丽景象和内心的感慨。
首先,诗人用“注海银成壑,浮空玉作堆”来形容金山的壮观景象。这里的“注海”和“浮空”分别描绘了金山脚下的海面和山上的云雾,仿佛银色的海水注满了山谷,而云雾则像白玉一样堆积在空中。这样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金山的神秘与壮美。
接下来,“鳌翻三岛出,鹫一峰来”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这里的“鳌翻”和“鹫来”分别描绘了海浪翻腾和山峰耸立的景象,仿佛神话中的巨鳌在翻动海水,而山峰则像一只巨鹫突然降临。这样的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还赋予了金山一种神话般的色彩。
然后,“塔影波摇动,钟声潮拍回”则转向了对声音和光影的描绘。诗人通过“塔影”和“钟声”这两个意象,描绘了金山寺的塔影在波光中摇曳,寺庙的钟声伴随着潮水的拍打声回荡。这样的描写不仅增添了诗意的氛围,还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庄严。
最后,“犹嗟禅伯老,虚人妙高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诗人感叹禅伯(指高僧)已经年老,而自己却依然站在妙高台上,仿佛在虚度光阴。这样的感慨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也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金山壮丽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感慨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画面感和哲理意味,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熊蕃
建州建阳人,字叔茂。善属文,长于吟咏,宗王安石之学,分章析句极有条贯。筑室名“独善”,学者称独善先生。有《宣和北苑贡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