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表逢寒食

岭外无寒食,春来不见饧。洛阳新甲子,何日是清明。
花柳争朝发,轩车满路迎。帝乡遥可念,肠断报亲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岭表逢寒食》是唐代诗人沈佺期的作品,通过对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情的渴望。

诗的开头说“岭外无寒食,春来不见饧”,意思是说在岭南地区,人们并不像中原那样过寒食节,春天来了,也看不到寒食节特有的食物“饧”(一种甜食)。这里诗人通过对比,暗示自己身处异乡,感受不到故乡的节日氛围。

接下来,“洛阳新甲子,何日是清明”,洛阳是唐代的东都,代表着诗人的故乡。诗人说洛阳已经进入了新的甲子年(古代纪年法),但什么时候才能到清明节呢?这里的“清明”不仅指节气,也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诗人渴望回到故乡,感受那份熟悉的节日气息。

“花柳争朝发,轩车满路迎”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花草树木争相绽放,道路上满是迎接春天的车马。虽然眼前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但诗人内心却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

最后,“帝乡遥可念,肠断报亲情”,诗人说故乡遥远,只能遥想,思念之情让人心碎。他渴望报答亲人的恩情,但身处异乡,只能通过诗歌来表达这份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亲情的渴望。诗人虽然身处异乡,但心却始终牵挂着故乡和亲人,这种情感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同身受。

沈佺期

沈佺期(约656 — 约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 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 沈宋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