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山歌送许天玉之官新安
陇山高高陇水流,陇西六月如清秋。
萧关朝那近北地,酒泉张掖连凉州。
诸葛战争馀故垒,隗嚣宫殿成荒丘。
绣衣按部求名马,都护行营擢锦裘。
数声羌笛落梅怨,一曲秦筝边月愁。
许侯分符万里去,晓发青门拥驺御。
虞羽成名在此时,王尊叱驭看前路。
京华故人折杨柳,欲行不行日渐暮。
我歌为作陇山词,目极轮台鸟飞处。
萧关朝那近北地,酒泉张掖连凉州。
诸葛战争馀故垒,隗嚣宫殿成荒丘。
绣衣按部求名马,都护行营擢锦裘。
数声羌笛落梅怨,一曲秦筝边月愁。
许侯分符万里去,晓发青门拥驺御。
虞羽成名在此时,王尊叱驭看前路。
京华故人折杨柳,欲行不行日渐暮。
我歌为作陇山词,目极轮台鸟飞处。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送别友人许天玉赴任新安时所作,通过描绘西北边塞的壮阔与苍凉,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祝福和依依惜别之情。
开头四句用"陇山""陇水"等地理意象,勾勒出西北高远清爽的六月风光。随后四句提到萧关、酒泉等历史名城,穿插诸葛亮的战场遗迹和隗嚣的荒废宫殿,暗示这里既是军事要地,也承载着历史沧桑。
中间部分通过"绣衣按部""都护行营"等边塞特有的场景,配合"羌笛""秦筝"的乐声,营造出浓郁的边关风情。其中"落梅怨""边月愁"的描写,为全诗注入了一丝淡淡的哀愁。
最后八句转入送别主题。先赞美许天玉像古代贤臣虞羽、王尊一样即将建功立业,再写京城友人折柳相送的场景。结尾处诗人目送友人远去,直到身影消失在飞鸟远去的天际,这个开放式结尾既饱含深情,又意境悠远。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将雄浑的边塞风光、厚重的历史积淀与真挚的友情完美融合。诗人没有直接诉说离愁,而是通过对西北山河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运用,让这份情谊显得更加深沉隽永。特别是最后"目极轮台鸟飞处"的画面,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那个依依惜别的场景,极具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