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关

峨峨清流关,形胜壮淮甸。
南来入江海,北去通颍汴。
粤昔五代馀,诸侯日酣战。
蟠李有馀枝,遐陬寝席奠。
设险禦中州,纷纷甲兵缮。
俄传点检来,威声炎火煽。
良将致生擒,面缚辕门献。
一笑滁州平,凯歌锡芳宴。
肆令欧阳公,登高情眷眷。
我行入濠梁,居然腰脚倦。
前登最上头,目力穷视眄。
前修有佳句,凿凿苍石片。
风流今百年,有如亲觌面。
临流一徘徊,栖栖云物变。
仆夫催进程,山风急于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流关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故事,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感慨和思考。

1. 开篇写景:雄关壮丽
- 前四句用"峨峨"形容清流关的高大雄伟,说它像淮河边的天然屏障。这里地势险要,南通长江大海,北连颍河汴水,是个交通要道。

2. 历史回溯:战火纷飞
- 接着回忆五代十国时期,这里曾是诸侯混战的战场。"蟠李有馀枝"用李树盘绕的枝条比喻战乱不断,百姓不得安宁。后来这里建起军事要塞,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3. 战争转折:英雄故事
- 诗中提到"点检来"(指赵匡胤),描写他带兵打仗的威猛气势。敌人被活捉绑到军营前,滁州之战胜利后将士们欢庆的场景。这里用"炎火煽"形容军威之盛,很有画面感。

4. 文人情怀:古今对话
- 作者想到欧阳修也曾在此登高望远,而自己如今也来到这里。爬上最高处远眺,看到前人题刻的诗句,感觉就像穿越时空与古人面对面。这种"古今对话"的写法很有感染力。

5. 结尾抒情:时光流逝
- 最后作者在河边徘徊,看云彩变幻,仆人催促赶路,山风像箭一样急。这些细节描写透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旅途的疲惫,余味悠长。

全诗亮点:
- 把地理、历史和个人的感受巧妙融合
- 用"面缚辕门""炎火煽"等生动比喻再现历史场景
- 通过"看石刻""望云彩"等细节表达怀古之情
- 语言既有气势又不失细腻,读来如临其境

这首诗就像一幅会动的历史画卷,让我们看到雄关的过去与现在,感受到作者站在古迹前的万千思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