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從进长老归天台

枢府多年识相毫,又飞钚锡出神臯。
霞标起处瞻鸳刹,风信平时过鹭涛。
月露空濛迷桧楫,天香芬郁湿兰袍。
道猷法窟從兹始,应歎吾生空二毛。

现代解析

这首《送從进长老归天台》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一位高僧的敬重和祝福,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首句“枢府多年识相毫”是说,诗人在朝廷中多年,早已认出了这位高僧的非凡之处。这里的“相毫”指的是高僧的智慧和才华,暗示他在佛学上有很高的造诣。第二句“又飞钚锡出神臯”则描绘了高僧即将离开京城,带着佛门的法器(钚锡)前往天台山的情景。这里的“神臯”指的是京城,而“飞”字则赋予了高僧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接下来的两句“霞标起处瞻鸳刹,风信平时过鹭涛”描绘了高僧前往天台山的旅途。诗人通过“霞标”和“鸳刹”这些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面,仿佛高僧的旅程是在仙境中进行的。而“风信”和“鹭涛”则暗示了旅途的顺利和平稳。

“月露空濛迷桧楫,天香芬郁湿兰袍”这两句则进一步渲染了天台山的神秘和美丽。月下的露水朦胧了高僧的船只,而天香则浸润了他的衣袍。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展现了天台山的自然之美,也象征着高僧修行的纯净与高尚。

最后两句“道猷法窟從兹始,应歎吾生空二毛”表达了诗人对高僧的羡慕和对自身命运的感叹。高僧即将在天台山开始他的修行生涯,而诗人则感叹自己已经年过半百,头发花白,却依然一事无成。这里的“二毛”指的是白发,象征着衰老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高僧的离别和天台山的美景,表达了对高僧的敬重和祝福,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既展现了高僧的超凡脱俗,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钱惟济

(978—1032)杭州临安人,字岩夫。钱俶子。由东染院使真拜封州刺史。历知绛州、潞州、成德军。仁宗即位,加检校司空。喜宾客,丰宴犒,家无余赀,而性苛忍,所至牵蔓满狱,以酷刑威众。卒谥宣惠。有《玉季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