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山

山寺寻秋度玉溪,石梁斜日下松枝。
摩挲残碣抚遗迹,剥落前朝字半疑。
池静浴波山月小,洞閒归晚野云迟。
逢人久懒通名姓,来去林僧总不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南明山寻访秋景的闲适之旅,充满了宁静悠远的意境。

前两句写行程:穿过清澈的玉溪来到山寺,在斜阳映照下走过松枝掩映的石桥。这里用"寻秋"点明时节,用"斜日"暗示傍晚时分,营造出安详的氛围。

中间四句是游览见闻:抚摸残缺的古碑辨认模糊的字迹,看池塘映着小小的山月,在幽静山洞等到晚云归来。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山中的静谧——古碑的斑驳写满岁月痕迹,池月相映显出天地空灵,晚云衬托出山间的悠闲。

最后两句最有味道:作者说自己早已懒于向人介绍自己,连林中僧侣都不知他的来去。这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心态,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不需要世俗的寒暄。这种"无名"状态,正是隐逸生活的精髓。

全诗像一幅水墨画,用石桥、古碑、池月、野云等意象,勾勒出空灵淡远的山居图景。字里行间流露着对自然的亲近和对名利的淡泊,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远离喧嚣的宁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