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其七

九韶先幸舜,五岭后通秦(韶石)。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两个历史典故的对比,展现了文明发展的进程和帝王功绩。

前句"九韶先幸舜"讲的是舜帝时代创作《九韶》乐舞的典故。传说这是上古时期最庄严美妙的音乐,舜帝用它来教化百姓,象征礼乐文明的起源。这里用"幸"字巧妙点出舜帝对礼乐的重视。

后句"五岭后通秦"则跳跃到秦始皇时期开凿灵渠、连通五岭的史实。五岭是南方的天然屏障,秦朝打通后促进了南北交流。一个"后"字与前面的"先"形成时间线,暗示从礼乐教化到疆域开拓的文明进阶。

括号里的"韶石"可能是地名双关,既指舜乐《九韶》,又暗含当地有与舜相关的岩石景观。短短十个字浓缩了从舜到秦数百年的文明发展史,用具体意象(音乐、山岭)展现抽象的历史进程,形成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

朱服

朱服(1048-?)字行中,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熙宁六年(1073)进士。累官国子司业、起居舍人,以直龙图阁知润州,徙泉州、婺州等地。哲宗朝,历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徽宗时,任集贤殿修撰,后知广州,黜知泉州,再贬蕲州安置,改兴国军卒。《全宋词》存其词一首,格调凄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