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天章寺

茂林脩竹碧谿头,梵宇深沈锁翠帱。
从此崇山频企望,朝阳高处有松楸。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深邃的山水寺庙图景,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境界的向往。

前两句写景:茂密的树林、修长的竹子、碧绿的溪水环绕着寺庙,深沉的庙宇被青翠的帷帐般的树荫笼罩。这里用"锁"字很巧妙,既写出树木掩映的景象,又暗示寺庙与尘世的隔绝。

后两句抒情:诗人说从此会常常眺望这座高山,因为在那朝阳照耀的高处,生长着松树和楸树。松楸都是象征坚贞高洁的树木,这里暗指寺庙所在的高处代表着一种精神境界。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由近及远的视角变化,从眼前景物延伸到高山之巅
2. 用具体的自然景物暗示抽象的精神追求
3. "朝阳高处"既是实写也是虚写,既指实际的地理高度,也暗喻理想的精神高度

诗人通过描写天章寺周围清幽的环境,表达了对超脱尘世、追求高洁境界的向往,这种向往不是空洞的,而是寄托在具体的山水树木之中,让读者能感受到那份向往的真切。

孙沔

孙沔(996年—1066年),字元规。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大臣。天禧三年(1019年)进士,补赵州司理参军。宋仁宗时历监察御史、陜西转运使。曾两知庆州,因有外交治才,颇受依用。皇祐年间,任湖南、江西路安抚使,兼广南东、西路安抚使,因协助狄青平定侬智高有功,授枢密副使。后因“淫纵无检”遭御史弹劾,徙官寿州。宋英宗即位后,被起为资政殿学士、知河中府,改知庆州。治平三年(1066年),改观文殿学士、知延州,在赴任途中去世,年七十一(一作七十二),追赠兵部尚书,谥号“威敏”。《全宋诗》录其诗四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