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桂阳孝廉

桂阳年少西入秦,数经甲科犹白身。
即今江海一归客,他日云霄万里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从桂阳去长安求功名的年轻人,虽然多次考试落榜,但诗人对他充满信心。

前两句写现实处境:小伙子从桂阳西去长安赶考("秦"指长安),考了好几次("甲科"是最高等级的考试)还是没当上官("白身"指平民身份)。这里用"数经"和"犹"字,能感受到他屡败屡战的坚持。

后两句笔锋一转:现在他虽是失意回乡的普通人("江海一归客"),但将来必定会飞黄腾达("云霄万里人")。"即今"和"他日"的对比特别强烈,就像在说"别看现在落魄,以后绝对是大人物"。

最打动人的是诗人对年轻人的无条件信任。不写具体才华,也不说鼓励套话,直接用"万里人"这种夸张比喻,就像长辈拍着肩膀说"你小子肯定行"。这种跨越时间的预言式鼓励,比任何安慰都有力量。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