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玉泉寺

镇日红尘老素颜,偶因松叶叩禅关。
烟含翠壁泉声细,僧卧白云潭影闲。
雨馀寒玉飞残湿,天落银河挂半山。
钟磬杳然仙子去,夕阳峰外马蹄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俗世中人来寺庙寻幽访静的过程,通过自然景观与禅意的交融,展现了一幅超脱尘世的画面。

首联写诗人厌倦了尘世纷扰("镇日红尘老素颜"),偶然被山间松叶吸引而叩响寺庙大门("偶因松叶叩禅关")。这里用"老素颜"暗示长期世俗生活让人疲惫,而"松叶"成为引导他寻找清净的契机。

中间两联用四组意象勾勒出寺庙的幽静:烟雾缭绕的翠绿山壁配着细小的泉声,僧人闲卧白云倒映的潭水边。雨后像寒玉般的飞瀑还带着湿气,远望如银河挂在山腰。这些描写既有视觉(翠壁、白云、银河),又有听觉(泉声),还有触觉想象(寒玉的凉意),全方位营造出空灵意境。

尾联写钟声远去似仙人离去,诗人在夕阳中骑马归去。这里的"钟磬杳然"与开头的"叩禅关"形成呼应,暗示短暂的修行体验结束,但"马蹄还"又表明诗人终究要回到尘世。这种矛盾心理正是全诗最动人的地方——我们既向往超脱,又无法真正脱离现实生活。

全诗妙在将寻常的寺庙游历写得仙气飘飘,却又在结尾落回现实。那些"寒玉""银河"的比喻既新颖又贴切,让读者仿佛也跟着经历了一场从尘世到净土再返回的精神之旅。

李辅

李辅,号芝松。清远人。陈献章弟子。明武宗正德十年(一五一五)贡生,任浦城训导,改教谕。民国《清远县志》卷六有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