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落木山人荒冢有感

芒鞋湿寒翠,拄杖下层巅。所至亦随意,相逢皆暮年。

冢存三尺土,松作万家烟。道殣仍相望,踟蹰欲问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路过荒废坟墓时的所见所感,通过朴素的语言传递出深刻的人生感悟。

前两句用"草鞋沾湿了青苔"、"拄着拐杖下山"这样具体的动作,立刻把读者带入场景。老人随意行走的状态,暗示着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相逢皆暮年"既指遇到的都是老人,也暗含生命已至黄昏的意味。

中间四句形成强烈对比:荒坟只剩一抔黄土,而坟头的松树却郁郁葱葱,像千家万户的炊烟般生机勃勃。这种生死并置的画面,凸显自然永恒与人生短暂的对照。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由个人感慨扩展到社会现实。"路边还有饿殍"的惨象,让老人徘徊质问苍天。这个结尾使诗歌从个人感伤升华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赋予作品更深刻的社会意义。

全诗语言平实如白话,却通过行走路线、所见景物、情感变化三个层次,完成了从个人生命体验到社会关怀的升华。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质朴中见深情的特质,就像一位智慧老人用最平常的话语,道出最透彻的人生感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