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照大师

已向南宗悟,尤于外学精。
士林传字法,僧国主诗盟。
初地形容古,弥天语论清。
因君支遁辈,徒擅养鹰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佛法高深、才华横溢的慧照大师形象。全诗通过五个层次展现了大师的非凡之处:

首联说他不仅精通佛教南宗思想(当时禅宗的主流),还在佛学之外的学问上造诣深厚。就像今天既懂专业又知识广博的大学者。

颔联用两个典型场景展现他的影响力:在文人圈里,他的书法被争相学习;在僧人群体中,他主持诗社活动。这说明他横跨世俗与宗教两界都受推崇。

颈联用"初地"(佛教修行初级阶段)和"弥天"(形容极高境界)作对比,说他既能用浅显语言讲解佛法,又能用精妙理论阐释深奥思想,教学能力出众。

尾联最有意思,把慧照大师比作东晋高僧支遁(以养鹰闻名的风雅僧人),但说支遁辈只会养鹰这种表面功夫,暗示慧照大师才是真正有内涵的高僧。这里用养鹰比喻那些徒有虚名的僧人。

全诗妙在: 1. 用对比手法(南宗/外学、士林/僧国、初地/弥天)突出大师的全能 2. 结尾的比喻既幽默又犀利,通过调侃历史名人来抬高主人公 3. 短短40字就立体呈现出一个学问僧的形象,既有宗教高度,又有世俗魅力

余靖

(1000—1064)韶州曲江人,初名希古,字安道。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累迁集贤校理,以谏罢范仲淹事被贬监筠州酒税。庆历中为右正言,支持新政。使契丹,还任知制诰、史馆修撰。再使契丹,以习契丹语被责,复遭茹孝标中伤,遂弃官返乡。皇祐四年起知桂州,经制广南东西路贼盗。寻又助狄青平定侬智高,留广西处置善后事宜。加集贤院学士,徙潭、青州。嘉祐间交阯进扰,任广西体量安抚使。后以尚书左丞知广州。有《武溪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