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
情缠识缚,叹时人不悟,酒中真乐。纵欲招愆,迷心失行,却道为他狂药。须信醉舞狂歌,也有良知真觉。无倚泊。任暖气同流,三关三络。
落魄。清闲客。醉乡深处,风月长酬酢。空花消亡,光明显露,人我自皆忘却。不问市酝村醪,尽可浅斟低酌。从鄙薄。竞口口谈醒,言言成错。
落魄。清闲客。醉乡深处,风月长酬酢。空花消亡,光明显露,人我自皆忘却。不问市酝村醪,尽可浅斟低酌。从鄙薄。竞口口谈醒,言言成错。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喜迁莺》通过描写酒中真乐与人生迷途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界的深刻思考。
首先,词的开头点出人们被情感和欲望束缚,却未能领悟到真正的快乐。作者感叹,许多人沉迷于欲望,迷失了自我,却将这一切归咎于酒这个“狂药”。这里,作者用“狂药”形容酒,暗示人们误以为酒是导致他们迷失的原因,实际上却是他们内心的欲望在作祟。
接着,作者提出,即使在醉酒的状态下,人们也能有真实的觉悟。他强调,真正的快乐不在于外在的束缚,而在于内心的自由。醉酒后的狂舞和放歌,反而可能让人更接近内心的良知和真我。这里的“良知真觉”指的是人在抛开世俗束缚后,内心自然流露的真实感受。
然后,作者描绘了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任凭内心的温暖与外界的气息交融,达到一种身心的和谐。这里的“三关三络”借用了中医经络的概念,比喻人身心各个部分的畅通无阻,象征着一种自由自在的境界。
接下来,作者将自己比作一个“落魄的清闲客”,在酒乡深处与风月为伴,享受着这份超脱世俗的宁静。他提到“空花消亡,光明显露”,意味着当一切虚幻的事物消失后,真正的光明和智慧才会显现。在这种状态下,人我之间的界限也自然消失,人们不再执着于自我,而是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最后,作者强调,无论是市井的酒还是乡村的佳酿,都可以成为人们浅斟低酌的伴侣。他批评那些口口声声谈论清醒的人,实际上却在言语中犯错,因为他们并未真正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这里的“鄙薄”表达了作者对那些自以为是、未能真正理解人生的人的不屑。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酒这一象征,探讨了人生的迷途与觉悟,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超脱和内心真实的追求。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快乐不在外物,而在于内心的觉醒与自在。
张继先
张继先(1092-1127),字嘉闻,又字道正,号翛然子,“翛然子”。 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张继先终生未娶,无子,有《虚靖语录》七卷。张继先的思想影响了心学大师陆九渊。北宋末雷法大兴,天师派张继先天师、林灵素真人、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陈楠真人均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